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
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加强美育教育。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教育部明确表达,美育教育作为刚需,在2022年美育教育纳为中考项目。
很明显,这是教育部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培养下一代的审美素养,整体提高国民审美品格。
那么美育到底有什么用?
1、美育培养孩子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是每一个艺术设计类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有了它才能从无到有的产出作品,并保障作品的原创性。同时,创新思维也是所有学科的核心,它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旨在以行动为导向,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但创造力和灵感敏感又脆弱,在思维发散的每一时刻,每一句话、每一个点拨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引导错误,可能就再也长不出新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对一个问题提出多个具有“原创性”和“价值性”的解决方法。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教育的目的。而美育恰恰能够有效并简单的来完成这个使命。
斯玛特从未把培养孩子的美术技能当作首要目的,而是把它当作孩子健全人格与创造力培养起来之后的自然结果。我们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是为了塑造他们的品格,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在今后的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我们不要求孩子的作品看起来多么“完美”,只要求这是他独立创作的,而且有他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融入其中,因为这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途径。
2、审美是未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必然伴随精神文明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审美作为载体的精神需求将得到巨大的释放。
我们吃的东西加上“美”就变成美食时;穿的衣服加上设计师定制,价格便成倍甚至数十倍增长;今天的住房,其装修和装饰早已超过其建筑成本;代步的汽车,其设计和品牌价值早已是制造成本的若干倍,这种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某种程度上,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关联的吃、穿、住、行、游、学、娱,每个方面都和美建立了深深的联系。
3、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8月20日上午,中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了怀进鹏为新任的教育部部长,这位新任部长虽然是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家,在他任职北航校长期间多次提到了艺术对于学生成长、科学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怀进鹏曾在某次讲话中谈到:
“科学源自想象,艺术唤起情感,而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追求是创新,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缺少广博的智慧激荡,也难以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因此,“科学与艺术满足着我们不懈的理性追求和真实的情感渴望,两者互相促进、交相辉映。”
只有对科学从宏观上和整体上有所领悟,对科学产生美感,才可能做出杰出成就。对美的探究和追求,让科学家愿意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以获得美的体验和精神享受。
在科学研究中融入艺术思维,在艺术学习中找到更加科学的方法。艺术与科学,本就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进步的。
若说科学、知识征服了世界;那么艺术、爱好便美化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