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申请

全国1009家经验复制 专属加盟经理与您沟通
十大美术排行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作品图片 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加盟排行

400-002-1103

北京市丰台区
金茂广场3号楼12层斯玛特教育集团

长期被忽视的“灵魂教育”-儿童美术教育

编辑:斯玛特儿童美术  来源:  :1970-01-01 08:00:00

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孩子考试升学,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被长期忽视了。很多人认为美术教育就是教孩子画画,传授一种绘画技术,跟美德是没有关系的,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的美术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也偏向于绘画技能方面的培养。

我们经常对家长说,教育有两种,一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一种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实用性的,可以用功利性的标准来衡量,后者是审美性的,不能用功利性的标准来衡量;前者满足了人类实用层面的需求,后者则满足了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

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什么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文化艺术,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

一个人有了灵魂,才能明白自己所学知识的意义;一个人有了灵魂,才能把知识学得更好。

就儿童美术教育来说,其使命就是塑造孩子“美的灵魂”,让孩子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他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艺术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具备艺术修养的人。

灵魂教育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因此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这导致我们培养了大量头脑聪明、有丰富知识技能但是内心却又十分痛苦迷茫的“空心”的人。

教育的初心是为了培养一个“美好的人”
一切教育都要“从人开始”,立足于培养“人”。把“人”立起来之后,他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也就有了基础和土壤;反之,如果只知道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人”的培养,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如同在“沙地上盖房子”,没有稳固的基础。

这些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受到了“功利性思维”的影响,走了很多弯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学校教育经历了从“学科中心”向“素养中心”的转变,我们的教育一步步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来,与此同时,我们的艺术教育,也从最初的“双基”教育向审美教育转变。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美好的品格让人把注意力投射到美好的事物上,而一个经常关注美好事物的人,其自身的品性也会得到滋养,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人没有美好的内在,其外在的展现也必然贫瘠,无论用多么高明的艺术技巧都无法弥补。

我们为什么要用“德艺双馨”来评价一个艺术家?事实上,“德与艺”不是一个人要同时具备的两种素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品格,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将这种“美好”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

艺术教育越往上走,就越接近于艺术的本质,越注重于人本身的发掘和培养。

我们过去的很多艺术教育其实是“本末倒置”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一直受到“双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影响,把艺术教育等同于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

人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艺术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的初心是为了培养一个“美好的人”,只有围绕这样的目标,艺术教育才有意义。

“润物细无声”的美德教育

何谓“美的灵魂”“美好的人”?


我们认为一是要培养一个“有自己个性的人”,二是要培养一个“品行美好的人”,两者在一起就是一个“美好的人”。

没有个性的人,创作上没有自己的艺术主张,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也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幸福。


斯玛特学员作品

一个人没有美好的品行,同样会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和自身幸福。艺术是人类展示美的窗口,不仅是展示技艺美、自然美,更是展示一种精神上的美。

人人都知道徐悲鸿先生精于画马,诚然,对于绘画技法的追求而言,徐先生是下了功夫的,“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徐悲鸿得作品

而徐悲鸿笔下的马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奔放不羁的自由豪放洒脱气质,而这种气质则来自于艺术家自身深厚的修养。画如其人,徐悲鸿先生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傲骨,他笔下的马也不可能有如此的风骨。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有这种精神的人,他笔下的马或许可以画得“很像”,但是断无这样的“精、气、神”。

徐悲鸿先生有高尚的情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的重要作品,比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皆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融入了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出高洁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的作品因为美德而更美。

如果一件作品没有“美的灵魂”,那么就算它在美术技艺上再完美,也只能算是平庸之作,甚至连平庸都称不上。有人把象牙制成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它美吗?不美,它沾满了大象的鲜血,不仅不美,反而折射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因而显得十分丑陋。

艺术如果仅仅满足于技艺的展示,不免被人称之为“虽工亦匠”,缺少灵魂和生命。但艺术的灵魂和生命从哪里来呢?从文化中来,从美德中来。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揭示了人类某个层面的美德。对人类自身的人文关怀、对爱与和平的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等等。特别是到了当代艺术,创作主题涉及难民、宗教、环保、科技、未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要求创作者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更为广义上的美德。艺术家不是在用“手”创作,而是在用“灵魂和大脑”创作。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美德不仅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意义和灵感之源。

反过来说,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也可以对他的美德起到促进作用。对于美德教育来说,枯燥的说教并不理想,因为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发展起来,跟他们讲道理是收效甚微的。但是如果把美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艺术当中也蕴含着美的灵魂和精神,以艺术为载体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当孩子内在的美德被培养起来了,他的艺术创作也就有了灵感的来源,他可以赋予自己作品美的灵魂和精神。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没有道德说教,而是通过艺术的熏陶,通过审美的愉悦,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孩子的内心。

个性与美德的融合

个性教育与美德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人自我的释放,而美德则要求个人服从于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艺术家不能没有个性,也不能没有美德,两者并存于身,完美融合,才是人的理想状态。儿童美术教育要释放孩子的个性,但是如果只释放个性,没有美德的规范和约束,就会自由散漫,难以成事;同样,如果只讲美德,不讲个性,也难免束缚人性,不近人情。


斯玛特学员作品

通过儿童美术教育,将个性教育与美德教育完美地融合起来了。儿童天性喜欢自由,不喜欢被约束,要训练他们“耐心”的美德是很困难的,但是在

“孩子们,你们家里有植物或动物吗?如果有的话,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你们家的植物是一夜之间长大的吗......不是,它需要耐心儿童美术教育课上,这样的美德培养起来就容易得多。

地照料,需要松土、浇水,这些工作你们都耐心去做了吗?”“就像植物生长一样,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别人的耐心;同时,我们也要对周围的一切事情抱有耐心,画一幅画,只有付出足够的耐心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对吗?”

通过这样的类比,孩子明白了做好一件事情需要足够的耐心。

由于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他们更容易投入热情和精力,长时间地保持专注。一个很小的孩子,只要进入绘画状态,就可以聚精会神地画半个小时以上,耐心无形中就被培养起来了。

对孩子来说,每一种美德的养成都不容易,但是与儿童美术教育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个性教育教会孩子做一个自由率性的人,儿童美术教育则教会孩子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两种教育通过艺术融合在一起,共同塑造一个“美好的人”。

标题:长期被忽视的“灵魂教育”-儿童美术教育
地址:https://www.smart-art.com.cn/qydt/2338.html
TAG标签:
Copyright © 2008 SM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2779号 北京斯玛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斯玛特专注2-12岁儿童美术教育国内少儿美术加盟品牌专业的儿童美术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