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术纳入中考”的热议,美术教育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很多80后,90后的父母也开始纷纷加入儿童美术教育的行列。
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一直存在“边缘化、专业化、功利化”的倾向,美术课和美术老师没有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美术教育中过于注重专业性,把美术教育等同于美术技能的培训,把美术课视为培养美术特长的课程;家长和学校普遍看重美育的功利意义,而忽视其在塑造人格、提升素质上的重要作用。
一、积极培养孩子对美术的浓厚兴趣,领略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培养、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首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孩子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实际上绘画就和游戏一样,玩进去就会感悟很深,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多鼓励,多表扬,提高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孩子很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赞赏,每当孩子画出一幅画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绝对不能说画的不好,不像类似的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只要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高兴的愉悦的、积极投入的,教师就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因此,教师评价孩子的画一定要认真对待,要尽量找出画中优点的地方,表现出老师对作品的赞赏,一旦幼儿绘画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三、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要想确立美育的评价标准,我们必须知道美育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2015年,伴随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战略的正式启动,中国审美教育也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即美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核心素养” 的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十多年的美育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美育应该着重培养儿童以下核心素养:
1. 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从小培养儿童从生活中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美”的儿童。
2. 塑造儿童的美德和灵魂,发挥美育“陶冶性情、立德树人”的作用,从小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审美乐趣,远离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培养“好”的儿童。
3.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有创造力”的儿童。
4. 培养儿童基本的美术技能和素养,提高儿童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启发智力,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培养“聪明”的儿童。
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总结,不难看出儿童美术教育要讲究“人的发展”是核心,是基础,也是前提。美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积极健康、品行美好的人,也只有先让儿童成为这样的“美好的人”,他的美术技能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