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
今年第六期的《中国中小学美术》月刊上,在醒目的位置,出现了“美术纳入中考”的专题。与此相应的现象是,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已将艺术纳入了中考范围。
这些教育政策的背后,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如果不是艺术教育的缺失已经影响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相关部门也不会如此重视艺术教育问题。
最近看过一篇很有感触的文章,文章中说我们国内最有实力的一家手机生产商,决定把它的产品设计中心放到法国。理由不是我们的工程师学的是理工科,而是我们过去单一的理科教育模式,造成了这些工程师审美素养的缺失。
学理工的人为什么也要学艺术?因为科学无法教会一个人具有审美的眼光和品位,而正是一个人审美的眼光和品位,决定了一款产品的感性素质。现在已进入一个靠感性素质取胜的时代,只要看看世界手机排名的前三名,它们早已不再只重视性能和参数,而是更多地考虑外观设计、用户体验等感性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想象由一个传统的工程师思维的人来做产品研发吗?即使是一个水杯,它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喝水的功用,还要设计得时尚、有艺术感。
英国的国家课程标准中,把“美术与设计”作为孩子 14 岁之前都要必修的基础课程,并把美术教育视为影响一国文化、创造力和财富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重视审美教育,未来我们最好的、最高端的品牌,还可能会被国外的品牌所占据。
艺术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那么从培养人的角度来看,艺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艺术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是一个人感受美的重要通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因为对美的“无感”。现在有很多人有了体面的收入,物质条件富足了,依然过得不快乐,因为他缺少了一种从生活中感受美的能力。从小到大,他就生活在一种理性主导的世界中,忽略了感性素质的培养,成了一个对美没有感觉的人。这样的人要想快乐怎么办呢?只好声色犬马,追求一些不良的感官刺激。
所以审美教育要从孩子开始,不单是让他们掌握一种美术的技能,更是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这样他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快乐,他的人生才不容易因为空虚而误入歧途。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追求。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他的做人做事都会有更高的追求,不会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平常的结果。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过小蓝裙的故事。一个老师送给一个小女孩一条小蓝裙,小女孩很高兴地穿给妈妈看。妈妈一看好漂亮啊,但是孩子的脸有些脏,与衣服不协调。就动手帮女儿梳洗干净。收拾打扮之后,女孩就像小公主一样漂亮。这时母女才发现房间太乱了,与女儿不相称,于是她们又动手整理了房间。爸爸回来后,还以为进错了门。当然,爸爸很快发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房间很不协调,就动手整理庭院、粉刷墙面。不久,一栋整洁漂亮的房子就出现在人们面前。邻居看到后,觉得自己的居住环境太差了,也纷纷动手美化。于是,整条街道都变得整洁美丽起来。
艺术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那条美丽的“小蓝裙”一样,让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都有了更美好的追求。这种美好的追求塑造了一个人的美好状态。
最后我们再说说学习。大家知道苯的分子结构是怎么被发现的吗?据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看到碳原子长链像一条长蛇一般盘绕,惊醒之后,根据自己梦中见到的景象,他画出了现在我们教科书中出现的那个六角形圈圈。
这其实是一种学科知识的“视觉化”,当我们在分析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把它用“图形”表现出来,这样思路就会更加清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术锻炼了孩子的图形能力;而孩子图形能力的发展,又会帮助他把学科知识“视觉化”,为他提供很多学习的“灵感”。
艺术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好途径,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代表了人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科知识代表了人的聚合思维能力。孩子要想在学业乃至今后的事业上取得成就,这两种思维能力都不可偏废。
现在有的家长让孩子从小就数数、背小九九、背元素周期表,他们错在把学习完全等同于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他们也选错了知识学习的“时机”。知识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的思维能力成熟之后,在孩子充满想象力的童年,正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时间。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教育,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和心理特点,也培养了他们最重要的“学习软实力”。
艺术能给孩子什么?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一种优雅的生活品位、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头脑、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有艺术相伴,顺境的时候,可以尽情品味生活的美好;逆境的时候,也不至于失去希望。艺术是孩子在他最美好的年龄所能得到的最美好的礼物。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金茂广场3号楼12层斯玛特教育集团
加盟热线:400-002-1103
预约报课:010-6379-8108
邮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玛特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