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名就读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把伦敦街头涂鸦墙涂成白色,接着用红漆喷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道一出,随即引发热议。
有一种声音认为,被涂白的一面墙上曾经有知名涂鸦者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结果被他们涂掉很可惜,也是对前涂鸦者的不尊重。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件类似事情。2021年,一位画手在长沙橘子洲大桥桥东墙面上涂鸦了一幅袁隆平院士的巨幅画像,画技精湛,寓意满满。
然而没多久这幅作品被几个硕大的英文字母全面覆盖掉,引发网友怒批。
两者的本质无外乎对涂鸦墙的争夺以及能否互相尊重的问题。
涂鸦墙虽属于公共艺术空间,每位涂鸦爱好者都可以来这里创作,按圈内规则来讲,覆盖别人的作品属于正常现象。
可是,如果新的涂鸦作品比不上之前的涂鸦,甚至几乎没有任何设计感和内涵寓意的话,不仅不会引起大众共鸣,反而会被吐槽一波。
这种结果造成的影响不仅让涂鸦行为变得乌烟瘴气,也会让大众忽视掉涂鸦作品本身的艺术意义。
做到文明涂鸦、合法涂鸦,艺术创作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携手营造良好的涂鸦氛围,才能让涂鸦发挥应有的艺术价值,彰显多元文化魅力。
艺术?街头涂鸦不就是乱涂乱画吗?
街头涂鸦真的是乱涂乱画吗?
多数人认为街头涂鸦是宣泄,是叛逆,是影响市容的、乱涂乱画的捣蛋行为。
的确,早期大部分的涂鸦创作者都是来自底层的街头少年,他们用涂鸦来发泄情绪、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使涂鸦行为带有强烈的反叛的意味。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涂鸦从最初的歪歪扭扭毫无美感,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包括变形英文字体、3D写实、人物写实、场景写实 、卡通人物等等。
其大胆绚丽的配色、夸张浓重的构图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成为深受各国年轻人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无论是北上广还是其他城市,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涂鸦墙。
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莫干山路
广州珠江之光 粤海扬帆
成都泡桐树小学涂鸦墙
这些风格迥异、极具张力的涂鸦画作,以更加合法、文明的方式展现着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为城市注入了激情张扬的活力,代表着艺术自由,也包容着多元的文化。
艺术的本质——向善 向美
街头涂鸦这种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他们最直接的内心声音,色彩明艳,声音铿锵。
艺术创作是自由的,你可以看到有的街头涂鸦用来表达强烈意图,有的用来讽刺不公正,有的用来嘲讽人性,有的用来呼吁自由,有的用来传达乐趣......
比如涂鸦艺术之父凯斯·哈林的作品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是1980年代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涂鸦教父、波普天才。
他的作品充满了色彩和趣味,他以线条简洁的卡通人形、婴儿、小狗、飞碟、电视等象征性图案,微妙地探讨死亡、性爱和战争等各种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社会议题。
在他的地铁绘画中,他还探索了剥削、滥用毒品和对核威胁的恐惧等主题。
童稚的图案是凯斯·哈林作品最大的特色。他喜欢孩子,因为他们代表着纯真和希望。他的作品向我们展示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积极乐观、五彩斑斓的人生的向往,传达出社会层面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在欢快的色彩、跳动的线条背后,还隐藏着他对生命的看法、对社会议题的反思以及对现实政治的隐喻和批判。他不仅仅是潮流、童趣、欢乐的流行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还关心着大众议题以及为少数群体发声。
他的纯真、他对世界的爱与反思,都倾注在了他的涂鸦作品里。他让涂鸦不仅仅是艺术,还走向了艺术的核心本质——追求美好,向善、向美。
除涂鸦外,艺术还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突破了古今、中西。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底蕴撑起了风格迥异的作品,但是作品内在所传递的对美的追求、对价值观的追求是一致的,其传递的美跨越了地域和种族,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艺术。
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比如莫奈的《印象·日出》
比如齐白石的花鸟鱼虫画
这些伟大的作品,传递出了人类在不同层面对美的诠释,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斯玛特培养少儿全球素养
艺术教育需要培养世界眼光,这样才能打破隔阂与偏见,接纳差异,扩充自身的认知宽度与深度,用欣赏的姿态看待“共同美”的艺术。
青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在这充满着跨界、跨文化、多元价值观的环境塑造中,他们面临着对“自我身份”和“自身文化”的认同,也将迎来学会接受、尊重和包容世界多样性的挑战,更要有能力将其融合与创新,为建设美好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在斯玛特看来,艺术是一种载体,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的美,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丰富他们的灵魂,只有当儿童的灵魂足够充盈,他才能尽情地拥抱艺术,通过艺术来展现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斯玛特带领孩子们看遍世界自然美景,了解全球多样文化,使他们学会包容、接纳、欣赏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别样文化,从庞大的世界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在艺术中创造美,向世界传达出正向的价值观。
少儿全球素养是孩子为了迎接一个全球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未来而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需要一个终身习得的过程。
斯玛特希望每一位少年儿童不止关心自己的社区和国家,也关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公民,关心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比如种族与地域的不平等、儿童与妇女的权益、全球气候变暖、拯救濒危物种等等,成为能与世界、与自然、与心灵、与未来对话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