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很多年前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是尽可能画的更像,现在的儿童美术仍旧缺少创新,儿童艺术教育同样也要能够表现小朋友自己的感觉、感知、感受,儿童美术不止是绘画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学习。
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绘画是伴随孩子成长的一项重要活动。低年龄孩子的绘画行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追求美的美术活动,而多是表达内心感受、抒发当下情绪。因为画画的表达形式非常直接,一目了然,对于还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表达的孩子来说,画画是当时最佳表达方式。相关资料证明,图画的出现是早于文字和语言的,这也能反映出孩子和画画是联系紧密的。
曾经很多人这样问:美术教育究竟有什么用?对于大部分人可能没有什么用。但是有一代一代的学者,几乎用尽一生,去唤醒灰尘掩盖下的艺术。对于这个问题,范景中教授是这样理解的:“美术到底有什么用?这是我刚进入美术研究领域时经常自问的一个问题。美术不仅是向大众介绍点美术的经典作品,还要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杰作,什么是平庸之作,或许是要寻求一个时代的精神,或许还有别的重要任务”。
现代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活动方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初衷就是要让孩子培养个性化的表达,培养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思维,培养自由和快乐的情感,培养健康有品位的审美。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家长花了大把的学费和孩子宝贵的时间,学到的却是阻碍束缚他们健康发展的公式化的简单技能,与让孩子学画的初衷背道而驰。
很多家长觉得少儿美术教育是一种结果导向性的技法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每幅作品背后进步的过程和意义。实际上,学龄前的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更在于体验美术活动的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各项潜能。很多变化都是在默默进行的,并不是都可以直接呈现在画面效果上。
儿童的美术教育不是仅仅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而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儿童画体现儿童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反映儿童的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格素养。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尽快的让儿童掌握绘画技巧,而是启发他们怎么找到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