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沫沫老师
孩子们都叫我沫沫
或许在他们眼中
我也是个孩子
一个可以陪他们玩耍
带他们画画
给他们讲解新奇知识
跟他们聊天的万能小孩儿
得益于斯玛特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通过陪伴、启发、引导、帮助等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让我从一个刚离开大学没多久的学生,迅速转变成为一个可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把所学的美术专业知识顺利传授给孩子们的儿童美术教师。这期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转化的过程,下面我把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说出来,供大家交流。
1、美德环节,动起来!
刚开始给孩子们上美德环节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表现的并不兴奋,之后再问起来也都记不太清楚,这让我感觉很苦恼。因为美德教育对于孩子的内在修养是非常有益处的,而孩子不爱听美德故事,那么美德环节的教育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有一天我侄女(5 岁)跟我讲幼儿园正在排练小红帽的故事,看着她手舞足蹈的给我讲排练的情况,我就问她:“一个你听过很多遍的故事为什么还能这么兴奋啊?”“这次是演的,能动的,不一样。”
对啊,故事都是一样的故事,但是可以换一个形式表现啊。之前美德环节就是讲故事,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会听不进去。不如就让美德环节动起来上试一试。再上课,我讲的是和赞美有关的美德,这次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面对面站好,让孩子们相互找出觉得对方身上很漂亮的地方并且称赞对方,刚开始孩子们还有些羞涩,在听到其他小朋友对自己的称赞以后,眼神里都闪着自信的光芒。而在相互夸奖后他们会很明确的告诉我,夸奖别人和被别人夸奖心里都特别的开心。而且因为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课上的活跃度也随之提升,孩子们之间也熟络起来,下课后一定要一起玩一会儿,舍不得走。
当孩子们再一起上课的时候,依旧能记得这个赞美的美德,看到其他老师也会讲赞美的话,小嘴巴都像抹了蜜一样甜。
2、
“老师,我们家孩子画画有天赋吗?”
从做美术教育开始,我遇到的很多家长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那么在美术的范畴里,什么叫有天赋呢?在大部分家长的心里,画得像就是有天赋;作品看起来规规矩矩就是有天赋。对于这种想法,我不能讲他们就是错的,因为具象常规的作品的确更易让大众欣赏。但是仅仅用画得像来评价是否有天赋就有些狭隘了。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它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在于作者对这幅作品倾注的心意。就像画龙点睛的故事一样,作者的心意就是最后的点睛一笔,没有心意思想的画,就算再细致再具象,它也仅仅是幅画,不能算作作品。
很多来斯玛特上试听课的家长在得知我们上课没有示范画的时候都流露出对孩子隐隐的担忧;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兴致冲冲的跑过来,拉着他们进去看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他们脸上展现的除了开心,还有一丝如释重负。当他们看到自己孩子作品的时候都会发出一声惊呼 :“这是你画的?”他们眼睛里的不可思议显而易见;尤其当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讲述他们的作品里的故事时,家长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满满的欣慰和骄傲。画画有没有天赋,没有任何标准可以衡量。能肯定的是,每一个在创作中倾注自己心意的孩子,每一个拉着家长迫切想表达自己作品内在故事的孩子,都是有天赋的孩子。
3
在斯玛特画画是个严谨又随性的事儿
6-12 岁的孩子,我统称他们为大龄儿童。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把接收到的各种新事物,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消化理解,并对社会和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再加上进入小学后词汇量的大量掌握,文化知识得以快速积累,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孩子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是在同时期,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又让他们的天性解放行为受到阻碍。如何平衡天性和后天道德制约,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道路,性格也随之有了改变。
在我的课上就有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大龄儿童。因为性格不同,再加上斯玛特没有范画、不干扰孩子创作的课堂原则,她们对同一主题所呈现出的创作风格也是完全不同。一个性格外向,超级爱笑,看见她就不自觉地跟着她笑,看她的作品感觉特别的大气,有时候灵感迸发常常让人惊艳;另一个走淑女路线,行、站、走都是有规有矩的,看着特别舒服,像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的作品就像她给我的感觉一样——精致、细腻,让人看着特别舒服。就像画画本身,严谨的时候画上的每一条线都要保证位置的精确,稍有偏颇塑造的空间感就没有了,变得非常的怪异;而随性的时候又像是进入爱丽丝的世界,任何荒诞怪异的想法都能通过绘画表现的合情合理。而正是因为斯玛特的课堂具备独特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才能让活泼外向的孩子在严谨创作时能耐下性子,也能让细致严谨的孩子大胆的挥毫泼墨,不拘一格。斯玛特课堂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性格的独特性完整保留并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最终展现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让每一幅作品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佳品。
4
美术没有圈
我见识过很多专业在初期进行的各种选拔,用专业的眼光将适合的孩子留下,不适合的排除在外。就像一个闭合的圈,一开始就能把人区分开来。
而美术独特的地方,就是不会被人种、国籍、语言、年龄、性格、性别、身体因素等等条件所限制,画画其实也可以说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本能行为。
在我见过的孩子当中,有些坚持沉默是金,有些是自我意识很强到不服管,还有就是过于谨慎小心,情绪波动很大的,总之什么样的都有。家长们也是在被其他艺术专业画在圈外以后感觉孩子可能和艺术无缘的时候碰巧来美术专业碰运气。但是结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家长很疑惑,询问孩子作品是独立完成的吗?但当他们听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和急于给家长展示作品故事的样子,更疑惑了。怎么一节课的时间孩子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这个疑惑其实很好解释,因为美术没有圈,每个孩子都可以去尝试,在过程中孩子可以更自由的思考和想象,创作时可以大胆的把想象出的东西画在纸上并辅之以各种新奇的材料来装饰,涂色时可以尝试运用很多色彩并进行调和形成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当看到原本只存在脑海里的想法被自己创作出来并且非常完美的时候,我想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向,不服管,谨小慎微等各种小纠结、小不适都可以为他们的引以为傲的作品让步了。
很多人认为画画是被分到学科外的艺术专业,其实不然,美术的创作灵感大部分是从自然、科学、人文等方面汲取出来并加以美术的表现形式加工创造出来的。所以美术其实可以为学科知识起到辅佐式帮助,让学科知识和美术的表现形式相结合。美术是个没有圈的专业,在美术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