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申请

全国1009家经验复制 专属加盟经理与您沟通
十大美术排行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作品图片 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加盟排行

400-002-1103

北京市丰台区
金茂广场3号楼12层斯玛特教育集团

梵高,毕加索,绘画大师竟然搞“抄袭”?

编辑:斯玛特儿童美术  来源:  :1970-01-01 08:00:00

  “抄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有三个含义:1,绕道袭击敌人;2,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并且实质性相似;3,不顾实际,照搬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用此标准衡量名家大师的绘画创作,惊奇发现,在艺术圈,大师们也“追星”,也喜欢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只不过即使面对着别人的画作真迹,大师们也很少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相较于“抄袭”,“创造性临摹”似乎是这些艺术大师的“模仿”行为的更合适的定位。

  今天,阿特叔叔就带小朋友们一起穿越到艺术家们的年轻时代,看看这些艺术大师当年是如何与偶像“相爱相杀”,是怎样对画作进行创造性临摹的。

  梵高, 榜样崇拜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一直以来,梵高将日本浮世绘看做自己的榜样,与西方绘画相比,浮世绘不使用定点透视、颜色平面不混合、在画事物的时候不加阴影,这些差别强烈地吸引着梵高。

雨中桥

  注释:左边是歌川广重的木版画,右边是梵高临摹后画的《雨中桥》

  梵高在给西奥的信中写道:“日本艺术就好像原始的艺术,好像希腊人的艺术,像我们老荷兰人的艺术,伦勃朗,波特,哈尔斯,维米尔,奥斯塔德,瑞思达尔……”。

  在经过多次临摹,深入研究浮世绘之后,梵高成功把浮世绘的元素融入到他的作品当中,创作出了代表作《盛开的杏花》。

盛开的杏花

  《盛开的杏花》一片清淡雅致,一眼就能看出东方艺术的元素,画中的色调,笔触,一反以往绘画的狂放,浓烈,炽热的激情,也撇弃了厚厚的涂彩,给人一片宁静,安详与纯洁。每瓣都是活的,没有一点呆滞,生命气息在流动,在召唤,从上到下,向着高天盛开,预示新生命的诞生。

  维米尔,借鉴的习惯

  十七世纪,写信和读信一直是艺术家们最喜欢的主题。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尤为喜欢这类场景。数据表明,在他的35幅作品中,有六幅以书信为主题,占比17%,而且每一幅都充满悬念,这让他获得了“代尔夫特的狮身人面像”(Sphinx of Delft)的绰号,这6幅画作中,《读信的蓝衣女人》(1663-64)最为出名。

读信的蓝衣女人

  画面中,阴影打在一个女人身上。她站着读一封信,全神贯注地读着上面所写的字句,并把信件紧紧贴在身上。她似乎是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因为她的珍珠还放在桌上),嘴微张着。她的蓝色衣服是一件睡衣(beddejak),这种衣服通常是由蓝色或白色缎子制成的,也给人一种可能她刚睡醒的感觉。左边一扇看不见的窗户把柔和的光线投射在她的脸上。我们看不出这封信的内容,也没有多少关于它的线索。但这也正是此作品神秘和令人着迷的地方。

  不过,尽管维米尔的这幅画作看起来像是日常生活中“快照式的片段”,但绝不是毫无计划的。在《读信的蓝衣女人》中,维米尔让主人公穿上蓝色上衣,微微张嘴,这些特征都借鉴了特·波希早于这幅画几年创作的《信》。

信

  注释:特·波希《信》

  虽然是维米尔将年轻女子陷入沉思的题材“发扬光大”,但确实是特·波希首先画出了此类场景。所以研究维米尔的学者阿德里安·E·韦布尔(Adriaan E. Waiboer)才会说“没有特·波希,就不会有维米尔”。

  后续

  1997年,汤姆·亨特也曾模仿维米尔的另一幅书信题材作品——《床边读信的女子》,创作出《念驱逐信的女子》,用艺术手段塑造下层民众和边缘人群,给他们以尊严,并通过作品提升他们的地位,试图用这种方式为他们抗争。

  毕加索,一幅画临摹58遍

宫娥

  《宫娥》是西班牙黄金时期代表艺术家委拉斯凯兹(Velazquez,1599—1660)1656年的作品。这幅画中的人物与真人等大,捕捉了西班牙菲利浦四世时期几位显赫人物日常生活的一幕。小公主玛格丽特被描绘得既庄严又具有掩盖不住的稚气,占据画面的中心的位置,一名宫女向她跪献水杯。

  我们无法确定这幅画的焦点是谁,也无从得知委拉斯凯兹为何要把皇室夫妇安排在类似观者的位置并通过镜面反射表现,这件杰作的复杂性正是在于其构图提出了现实与幻象的问题并创造了一种观者与画中人物的不确定关系。

  因为这些复杂性,《宫娥》一直被认为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意大利画家卢卡·焦尔达诺更是称其为“画之神学”。毕加索甚至以《宫娥》为母题创作的作品多达58幅。

宫娥毕加索版本

  《宫娥》毕加索版本

  综上所述,虽然创作过程中确实存在借鉴,但这些艺术大师的创作绝不仅仅是“抄写”,“超越”才是每一个“后辈”创作者所毕生追求的。也正是梵高、维米尔、毕加索等“后辈”艺术家不断地探索与努力,历史的车轮才能永恒向前。

  斯玛特的教育理念强调学艺术是为了表达自我,但同样也强调学习和欣赏名画。我们常常在斯玛特的课堂中,学生的作品中,看到名画的身影,经典的名家名作技法、构图鉴赏等课程更是丰富,只是我们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表达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绘画中有这样一句俗话,“手会紧跟着眼睛”。

  对艺术来说,很难简单的定义它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被筛选出的都是更为经典的名家名作,是在人类的艺术史的占得一席之地的大师作品,这是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得到的实物,是我们了解艺术、探究艺术最好的范本与切入点。

  所以,斯玛特的课堂,孩子在动手之前必须先动脑,动眼,欣赏名画、思考该如何去画,这种锻炼使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成为一个对艺术敏感的人、会思考的人、有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人。

  斯玛特每日名画欣赏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解析到画家的思考方式及解决办法,构成,技法,思考,探索,倾诉,是透过画面传递的对话,是我们可以学到更为深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滋养眼睛高度最为直接的教学方式。

  因此,和孩子一起解读名画的意义,不在于是否曾经看过真迹,而是那个大师绘画的思维、角度、名画背后的艺术史有没有到过孩子心里。

  临画是解决“手”的问题,读画是解决“眼”的问题。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见贤思齐、创造性学习,最终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斯玛特儿童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临摹,而是吸收艺术大家的画法,画出自己的特点来,创造性的学习,用这种方式去真正了解艺术大家画作里的精神。

  以往的美术教育重“临摹”,学生临摹了哪位大师的作品,他的创作中就会一直有这位大师的影子,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斯玛特,我们不用“像与不像”束缚孩子,而是启发他们思考:“你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通过作品传递给别人?” 我们更注重保护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消除技法的束缚,让艺术创作成为一件快乐而持久的事情,也给了孩子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

  怎样看孩子的创作是否有自己的东西,是否传达了自我的思想呢?

  一个明显的衡量标准就是在欣赏或创作的过程中,孩子有没有产生自己独立的情感和想法,这种情感和想法不是老师或家长告诉孩子的,而是他自己切身感受的。如果孩子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并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他就算是“有了自己的东西”。

  所以,家长们与其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设定小朋友的画面,用眼睛去看像与不像。不如让孩子放手去画吧,毕竟从上面的画也可以看出,越厉害的大师,画的越不像。

标题:梵高,毕加索,绘画大师竟然搞“抄袭”?
地址:https://www.smart-art.com.cn/qydt/2643.html
TAG标签:
Copyright © 2008 SM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2779号 北京斯玛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斯玛特专注2-12岁儿童美术教育国内少儿美术加盟品牌专业的儿童美术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