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思考儿童美育启蒙时,不仅要改变单一化的美育认识,更应关注美育的人文内涵以及美育背后心灵成长的需要。儿童在美的感受中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实现身心与艺术环境的协调,影响儿童的美丑观念、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走得更远、更幸福。将儿童美育纳入适合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的教学体系,从尊重儿童天性出发,优化儿童美育的评价方式。下面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
儿童的思维能力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儿童观察世界的角度和对自我的认知方式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与专业美术教育相比,儿童美育与其说是艺术训练,不如说是一个围绕艺术而进行的启蒙游戏。在传统儿童美育的评价方式中,我们过于注重儿童美育的技能,却忽视了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把儿童美育的重心放在艺术过程中时,放在参与艺术过程中的感知、体验与互动中时,儿童美育将从技能与技法的局限中,迈向技法技能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与情感的价值,从而促进儿童审美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儿童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习得种种知识与技能,更要将此过程中的思维、行为和态度内化到自身思维观念之中,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获得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需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并形成高尚的人生观。
儿童美育的市场化运营一方面扩大了儿童美育的教育规模,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这在儿童美育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过于简化、求急求快或成人化的趋势中都有体现。缺乏规范化的儿童美育市场不仅将过多的成人意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想着画或说自由的画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乱画,只要是自己想的,怎么画都行,乱涂也可以。第二个阶段是有主题,但也不明确,有点儿意思,对画面也不要求。第三阶段有想象力了,画的东西也多了,但理不出头绪,没秩序,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点拨了。以后还有画面秩序,构图构思,线条疏密。以后还有画面完美完整、情绪情感、个性追求等又需要点拨了,要好几年的时间。当孩子还没自由自主地画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时,还没完成现阶段需要的内容时,老师是不能告诉孩子下一阶段怎么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