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申请

全国1009家经验复制 专属加盟经理与您沟通
十大美术排行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作品图片 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加盟排行

400-002-1103

北京市丰台区
金茂广场3号楼12层斯玛特教育集团

GAE主旨演讲|孔新苗:跨时空的知·想·画

编辑:斯玛特儿童美术  来源:  :2023-03-28 14:22:58
过去的两年中,教育领域“大事多、变化多、新政多”。随着推动“五育并举”,“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国教育迎来了大改革。 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美育文件中可以得知,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
在2023“向未来”GAE儿童与青少年美育发展峰会上,多位教育专家、艺术教育从业者就就当下儿童与青少年美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教育政策、行业热点、等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并重点针对美育如何与传统文化和数字科技进行有机的融合展开思想碰撞,同时也为美育行业从业者提供未来发展思路,与社会、家庭共同探讨如何培养拥有跨时空想象力的适应未来美育时代的人才。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孔新苗先生在2023年GAE儿童与青少年美育发展峰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
就美育来说,感性教育是古往今来一致认为的一个主要功能,它区别于智力、德育、体育和劳育。美育,更是情操和心灵的教育,是一个人格的教育,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
美育是创新意识的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美育的文件2015年就出来了,到了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新的美育文件,这中间隔了整整五年。把2015年的文件和2020年的文件做一个对比,会清晰的发现“有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激发创造活力”是新的美育意见。
儿童在3到4岁的时候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因为他们非常活泼,非常有生命力。他们主要是有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
进入学校后,孩子们的教育走出无意想象,开始培养逻辑能力。比如语文课,使用语文的逻辑,算术课使用数学的逻辑等等。这些东西就会让孩子的书包比较沉重,因为孩子们进入到一个竞争的环境,要学到本事,要有知识的积累。这时孩子的感受、思维方式以及形象的感知就会发生一个改变。
当孩子进入高等教育的时候,就有系统的专业和学科训练,成为专业的人。这就是现代性带来的“工具理性”,工具理性会让每一个人成为社会的一个螺丝钉,在特有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力量,但同时也让一个人专业化,碎片化。
但是,一些具有优秀专业能力的人,他们没有失去早年的那种跨时空、跨学科,跨逻辑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力。他们是少数推动人类科学社会事业发展的“范式更新”的人,比如说爱因斯坦、钱学森、马斯克、居里夫人...
然而,美育不能只关注这些人,他们只是少数人。美育,更多的是要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培养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我们每天和这个世界交往的50%-70%是通过手机,而不是亲身体验。手机的信息是被编辑过的,是被审美化处理的。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在面对生活,实际上我们是在面对艺术,通过艺术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东西。
奥利维耶说,“审美之战,是工业文明社会里经济战争的核心。”所有的经济力量必须通过审美的传播和价值的输出,这就是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
跨时空的三要素
什么是跨时空?
跨时空就是把传统资源以时代新趣味再现,让旧符号以新媒介呈现,让中国与世界对话。
复制过去不等同于继承传统,照搬西方不是学习先进。这是需要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工作,我们很幸运地赶上了数字化时代,有了新媒介。
德裔美籍作家、美术和电影理论家、知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写到:
准确来说,艺术想象就是为了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正是在处理那些最普通的对象和最为老生常谈的故事时,艺术想象力才能最为明显地表现出来。——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1、换媒介,换思路
将一些塑料袋、树枝等材料,和一些现代科技产物相结合,呈现出一副全新的作品,变成全新的艺术,是一种新的想象力。这就是换媒介、换思路,打破日常思维惯性的一种体现。
徐冰 《凤凰》
2、尺度+环境,突破生活逻辑的多种可能
将一些普通的事物放大,在新的环境里,就会有全新的艺术解读,带给人们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
克拉斯·奥登伯格与妻子库斯耶·范·布鲁根 1988年《勺子桥和樱桃》
3、不同艺术形式组合
在2022年的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中,将传统故事和现代的光影相结合的艺术方式,包括冬奥会,所有的符号的设计。将一个传统的符号,用现代的方式来呈现,将经典和科技结合的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
2022年春晚节目 《只此青绿》
为什么是知·想·画?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知道很重要。拓展儿童和青少年知识面的基础上,用丰富的形象和跨时空的游戏去帮助孩子接触世界。
我们还要在“想”上,鼓励孩子们。利用儿童不拘泥于日常逻辑思维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拼合、想象、表达,编“自己的”故事。
最终,孩子们的想法会通过画面去表达,这是最适合儿童青少年的表达方式之一。
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儿童的“乱画”中发现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再想再画。这个“再”就意味着帮助孩子们提高认知,提高技术,同时提高想象力。
教师需要在孩子的乱画中,发掘孩子的想象,不断鼓励孩子们去想象,去绘画。美术,首先是为了人的成长,其次是画。
在关系中创想,在关系中评价
小朋友把鱼画在树上,有人问:“你为什么把鱼都画在树上了呀?”
小朋友回答:“渔民伯伯出海打鱼很危险,也非常累。如果树上能长出鱼来,这样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就可以像摘苹果一样,在家里摘鱼。”
这种童心很好,那么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可能需要科技去解决,生物学去解决。但是,孩子有这种想法,作为教师就应该去鼓励他们,这种超时空逻辑的想象力是非常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关系中创想,在关系中评价”。
美育是特殊的教育形态,它不可取代。美育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步骤和协同性。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说:
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佐藤学(Manabu Sato)
在峰会上颁布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团体标准青少年儿童美术素养综合艺术测评认证标准的工作手册,是我们迈出的一步。在这里面,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能力进行了评价。
结果不能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要通过关注孩子表现的活力、想象力、跨时空能力以及特殊的个人的素质。如此,这个标准就通过艺术活动的行为和作品的结合来评价艺术素质水平。在这里学习的行为包括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以及动手能力。孩子在完成作品时的投入,专注力,合作,团队意识以及创想力。通过行为评价素养,而不是只看作品。
去发现万物“Everything”
现为Y Combinator 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说:
在未来五年里,会思考的电脑程序将会阅读法律文件并给出医疗建议。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们将在流水线上工作,甚至可能成为伙伴。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几乎会做任何事情,包括做出新的科学发现,这些发现将扩展我们对【万物(everything)】的概念。——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
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有两种认知:科学认知&日常认知。研究表明人的感官只能感受这世间万物的5%。
如果人类是碳基生命,那么计算机就是硅基生命。碳基生命拥有巨大的容量,逻辑性,稳定性以及摩尔定律从而导致了知识的爆炸。
那么,我们人类怎么办?这时候就是需要艺术认知。艺术认知对于万物的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硅基生命是人类所创造的,研究出来的。跨时空的将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整合,通过艺术认知不断推进想象力,这是我们21世纪教育的命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美育的契机。
罗马尼亚裔匈牙利美国物理学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以网络理论研究而闻名,他通过研究发现:
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Albert-László Barabási《爆发》
这句话也证明了人类的那5%的感官加上7%就是艺术教育能开发人的能力及智力,是计算机无法控制的那部分。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是有着巨大的积累,如果我们有12%是可以再发展的话,这个艺术教育的能力是不可限定的。
本文内容根据孔新苗教授峰会发言整理。
标题:GAE主旨演讲|孔新苗:跨时空的知·想·画
地址:https://www.smart-art.com.cn/qydt/5050.html
TAG标签:
Copyright © 2008 SM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2779号 北京斯玛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斯玛特专注2-12岁儿童美术教育国内少儿美术加盟品牌专业的儿童美术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