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伯利亚的冷冽寒风,带来冬天的问候,张灯结彩的大街上,一棵巨大的圣诞树静静耸立,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圣诞节要来到了。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
耶稣不仅是圣诞节的主咖位,也是近千年来西方艺术史中,涉及到宗教题材必定会出场的头号男嘉宾。要知道宗教题材在东西方文化艺术史中的崇高地位,在中世纪时期部分艺术家终其—身为宗教服务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他们以圣经故事为背景,描绘制作油画、雕塑、手工艺品。当然,善于从生活取材的艺术家们,也会从神圣、热闹的圣诞节中获去创作灵感。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传达他们心中信仰的基督文化。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斯玛特教育集团要送给孩子们一份珍贵礼物,那就是!一幅幅珍贵的圣诞佳作,我们希望斯玛特的孩子们通过欣赏世界名画,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于是,我们跨越时间“邀请”到过去的艺术先贤通过一幅幅珍贵的油画佳作,向当今小朋友们发出邀请,那么屏幕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作品名称:《受胎告知》(The Annunciation)
作者: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
↑
“受胎告知”又被称作“天使报喜”,指的是天使加百列奉上帝旨意,通知少女时期的圣母玛利亚即将受孕的圣经故事。在安吉利科的绘画中,天使并非是一个天真的孩童,而是一个成年人的模样。他跪拜在圣母面前,告诉她已受孕,上帝之子不久将会出生。作者安吉利科是一个修道士,他描绘的正是玛利亚受孕的那一刻。从画面可以看出,玛利亚表情有些吃惊,双手交叉的姿势表达她已经接受了上天的祝福,同时又暗示了她对腹中胎儿爱护的心情。
作品名称:《玛丽亚和约瑟前往伯利恒》 (Mary and Joseph went to Bethlehem)
作者:雨果·凡德·胡斯(Hugo van der Goes)
↑
这幅画表现了玛利亚和约瑟赶往伯利恒的场景。可能是因为下坡,玛利亚从毛驴的背上下来,约瑟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这里暗示着玛利亚可能即将生产。画面的前景中还有一个环绕着光环的额头,表示上帝在不远处暗中保护着这个神圣的家庭。
作品名称:《基督降生》 (The birth of Christ)
作者: 费德里科·巴罗奇(Federico Barrocci)
↑
在西方美术史中描绘基督降生的场景不计其数,这一幅作品是最能显示圣母玛利亚母性光辉的一幅画。玛利亚谦卑地跪在主的面前,同时又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爱。母与子相互凝视着对方的眼睛,而构图又强调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品名称:《最后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作者:达芬奇
↑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幅作品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描绘的是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晚餐。耶稣坐在桌子的正中间, 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在左边的犹大皮肤稍黑,吃惊的身体往后缩,手正伸向一块面包。时间似乎凝固在了这一刻,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的一瞬间或愤怒、或怀疑、或惊恐等等。达·芬奇将画中的门徒分为了四组,经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将十二门徒在听到这一消息时的动作、姿态、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作品名称:《圣诞前夕》 (Christmas Eve)
作者:卡尔-拉尔森(Carl Larsson)
↑
铺上白色典雅桌布的长桌,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和饮品,黄铜质地的十二座蜡烛台正燃着白色的蜡烛,而噼噼啪啪的火苗摇曳着身姿照亮了屋内的白墙和每一个人,整个屋内透露出安逸祥和的氛围,四周的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交谈,等待圣诞节的到来,着实有趣的还得是长桌下的小猫,它似乎是在等待桌上的食物掉落。而女仆小姐姐正端着酒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作品名称:《圣诞早晨》 (Christmas Morning)
作者:卡尔-拉尔森(Carl Larsson)
↑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落在墙壁上变成斑驳的影子,盛装打扮的烛台和墙角的圣诞树都在提示大家圣诞节的到来,站立在床上的小男孩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坐在床尾处椅子上的红衣男孩正在试穿崭新的马靴,而三个年幼的妹妹自顾自的摆弄手中的书籍、玩具。
作品名称:《圣诞节在麦迪逊广场公园》 (Christmas in Madison Square Park)
作者:保罗·科诺耶(Paul Cornoyer)
↑
在麦迪逊广场公园中,人们把一棵高大的松树打扮成圣诞树,供大家欣赏,在圣诞夜之际,有游人来此处欣赏。在漆黑泛青的夜空下,一颗闪闪发亮的圣诞树静静的矗立在白雪覆盖的土地上,可能是游人背向我们,他们看起有些模糊。
作品名称:《圣诞节在美国》 (Christmas in America)
作者:阿尔丰斯·穆夏(Alfons Mucha)
↑
盛装出镜的女孩,像自由女神雕像一样,手托苹果和蜡烛,闪亮出场!
作品名称:《圣诞节夜》 (Christmas Eve)
作者:卡尔-拉尔森(Carl Larsson)
↑
哦!亲爱的大婶!快放下哪个啤酒罐吧,我想我应该喝不了那么多啤酒 哈哈。
一幅幅圣诞佳作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圣诞礼物,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欣赏世界名画,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奥地利绘画巨子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当中也不断强调,美育离不开欣赏“真正的艺术作品”。
我们希望所有从斯玛特走出来的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希望孩子永远看到美好的一面,当一个人眼中尽是美好,那他的心情也不会太差,自然伴随而来的,将是他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他人、面对人生的态度。
绘画
是孩子最日常的一种艺术行动
也是最容易被大人们忽略或者误解的艺术
当每个小朋友握住笔的那一刻开始,就会本能地开始涂抹,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笔,手指、树杈都可以用来“作画”,作为家长要如何认识孩子画画这件事情?
当发现孩子喜欢画画,大部分大人都会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绘画条件,或是去报班。但如果大人不了解孩子在画画这件事上的“规律”,就会容易就成为孩子绘画道路上的阻挠者和破坏者,俗称,好心办坏事。
孩子的思维一旦被禁锢,也没有了想象和创新。
“儿童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是强制性灌输,而是启发”。当我们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反而会发现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传统的绘画学习中,临摹和技法训练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而随着人们对儿童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后发现,儿童阶段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孩子的指尖或笔端。一幅画完成了,就代表一次创作和一次美育课堂的结束吗?NO!!!
在斯玛特的美育教学中,创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这就是为什么在五大环节中,创作只是中间一环。因为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环节,就是欣赏和家园互动。
欣赏环节由老师引领,将专业的绘画鉴赏术语传授给孩子,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阐述自己绘画思考的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习得绘画的规律。而家园互动环节,则需要邀请家长进入孩子们的课堂,老师、家长、孩子三方互动。这样的设计在帮助家长了解课程理念和孩子创作行为的同时,强化了三者互为促进的纽带,让美育得以跨越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延续。画画是孩子可以自由呼吸的一个空间,家长应该少干涉,多鼓励。相信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那些走上专业道路的出色学生,鲜见哪个是早期被家长鞭策出来的。
绘画
是为了把艺术和生活连接起来
学习绘画颜色、造型、技法是需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里,把艺术和生活连接起来,享受过程并被过程所滋养。
斯玛特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内容作为媒介,促使孩子们去仔细思考怎样通过那个媒介成功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觉。我们干预孩子们任何与材料、技法、学科知识的跨界探索,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完整体会“探索-思考-学习”的过程,将艺术的创造性思维赋予孩子们,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洞察力、视角和学习方法,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体会创造力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孩子们提供许100%原创且紧贴时代的讲授内容,孩子们借助这些原材料,完成感官探索的同时,将头脑中的抽象想象力实体化。
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环境,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
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日常开始,培养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小树叶、小石头、树枝,可能在我们眼里毫不起眼,但在孩子的世界里会有千种模样。
斯玛特坚持
我们教的孩子都有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表达
都有细腻的感受和鲜活的生气
因为生活很美
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因为自然很美
每一刻都值得记录
……
绘画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却是一场持久的“漫无目的”之旅
虽然它的终点总是若隐若现、时有时无
但有一个勤于想象的头脑
就会发现自然中到处都有创意
处处都有画面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从绘画学习中得到的不是表面的效果,而是内在的东西,那么不妨试试我们的课程吧!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