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对于美育非常重要,对美育的探讨、思索、研究,都离不开感觉。——李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01 触碰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我想从几个部分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是触碰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我觉得一种灵性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往往更接近美育,更接近艺术教育,所以我第一个想谈的话题就是触碰离心灵最近的地方。我们的教学,我们的美育,我们的艺术实践探索,是不是离孩子们的心灵非常近,足够的近;是不是离我们实施教育的每个老师的心灵也很近,或者很远。
作品名:《另一个世界》
作者:陈佳薇(8岁)
斯玛特儿童美术江苏无锡惠山中心
谈到心灵,我想有两条线索可以让我们去思考。
第一就是只有本能才能感受到的那些声音和形象,在绘画领域、摄影领域、表演艺术领域,以及很多跟美育相关的领域,我们都是在追逐那些只有用直觉本能才能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形象。
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不管是音乐作品还是造型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在试图揭示表现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是却和我们的本能直接相连的因素。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因素”,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天生的本能和直觉感受到它们,如何让生下来就能感受到这些声音和形象的孩子一直保持这个状态,而不是随着教育和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消失,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和心灵有关的问题是用柔软化解坚硬。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见识到太多被知识武装到牙齿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坚硬无比,没有任何化解的迹象。其实,每个人心灵中都有柔软的部分,这个部分是与生俱来就有的,而不是像现在通过知识、经验和后天的努力,逐渐把这些柔软的部分封闭起来。我关注过自闭症儿童艺术,我觉得他们虽然被称为自闭儿童,但是他们心灵里面柔软的部分并没有被封闭;相反,我们很多正常的儿童和学生,他们心灵中最柔软的东西正在逐渐被封闭。
作品名:《地球之肾》
作者:武文泽(6岁)
斯玛特儿童美术河北唐山丰南中心
02 被理性遗忘的珍贵
我觉得被理性遗忘的东西非常珍贵,换句话说,很多珍贵的东西由于我们理性的原因而被遗忘了,这里又涉及两个线索。
第一个就是我们是不是还习惯于没有意义的意义。
所有的事情都有意义,画画有意义,上课有意义,唱歌跳舞也要有意义,好像离开了意义和目的,我们就不能干任何事情,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价值。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当我讲到艺术是可以没有意义的时候,会受到很多人本能的抵制和反感,那么,我们做的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意义吗?让我们回顾一下,是不是有很多事情是在没有任何意义的状态下发生、发展和呈现出来的。
第二个线索是发现未知领域的美好。
无论是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人文教育,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指向我们的未知,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也是我们的未知,而不是已知。已知可能会变成我们的障碍,由于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不再对未知领域感兴趣,我们不再善于思考、挑战、面对未知。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寻找感觉的世界”,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有多少时间考虑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和未知相关,是对未知的研究探索呢?
作品名:《白色很友爱》
作者:矫步儿(3岁)
斯玛特儿童美术北京荟聚中心
03 感性教育的忧伤
之所以用到“忧伤”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我们国家的几十年来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一种理性教育,而美育应该是偏感性的教育。相对于理性,感性在人类的思维和生命体征当中是客观存在的,它也会有三个线索,这些线索是和感性教育相关的。
第一个线索就是过程比结果重要,第二个线索是添惑比解惑重要,这两个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我们经常说教学是答疑解惑,但是美育是添惑,要让学生有困惑,提出问题,再去试图解决问题。过程、添惑,这些东西都是偏感性的。第三个就是兴趣比目的重要,我一直认为兴趣是一个儿童,或者是每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教育不是磨灭、扼杀每个人的兴趣,而应该是纵容、鼓励、表扬、肯定所有人的兴趣,包括习惯,甚至包括恶习,都要千方百计的去爱护它。
简单的总结,跟感性相关的,比如过程、添惑、兴趣,等等,在我们美育教学研究当中是不是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思考。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关注感性教育,这可能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关于我们国家艺术启蒙教育最大的贡献。
作品名:《怪脸叔叔》
作者:赵子航(4岁)
斯玛特儿童美术江苏南京栖霞中心
04 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和美育相关?
我们天天努力教学,是不是有时间来审视一下自己的教学,它是不是和我们今天认识的美育息息相关?我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了六个线索,启发大家思考。
一、在索取之时,是否想到过给予?
二、在不可能之时,是否想到过可能?
三、在绝对之时,是否想到过相对?
四、在追求完美之时,是否想到过不完美?
五、在描绘丰富之时,是否想到过单纯?
六、在崇尚经验之时,是否想到过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