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两千一百年的丝绸之路,一千八百年的莫高窟,四大世界古文明交汇地,无数个故事,无数个人物 ......敦煌,有这样的魔力,没去之前魂牵梦绕,去过之后今生难忘 。我们的SMART TRAVEL户外教育之敦煌艺术游学,是一场有意义的行走,与敦煌相遇,与丝路相识,与大漠共舞,与壁画相约。
丝路·敦煌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边塞烽火,丝路驼铃
胡笳羌笛,飞天乐舞
有一种苍茫的美
只属于一个叫敦煌的地方
敦者,大也
煌者,盛也
敦煌,敦煌
好似一种来自远方的召唤
她将是你一生
必将走过的地方
当夕阳把最后一抹橘红色的霞光投射到鸣沙山上的时候,我们走进了这个寓意为沙漠中一滴水的《又见敦煌》剧场;
当大家走出这下沉式独特空间时,沉沉的夜幕早已降下,笼罩了寂静的戈壁。仰望高远深邃的夜空,那里繁星点点,星汉灿烂。
这一进一出之间,真的就穿越了千年。
又见敦煌,是王潮歌的倾心作品,情景融入式演出让家长和孩子们人身临其境,感受着敦煌的历史。
90分钟,我们好似穿越一千多年的藏经洞、两千多年的莫高窟、七千多年的丝绸之路,大家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唐将士的金戈铁马”、“宋国夫人的仪态万千”、“乱世草民的苟且困惑”以及浩瀚无垠的敦煌学,千百年来敦煌的发展历程深受感触,仿佛触摸到大漠敦煌的神域风尘,更感受到敦煌民俗文化的传承。
一千年究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
《又见敦煌》讲述的是历史,铭记的也是过去,它带给我们震撼。
让我们带着历史的震撼,一起回到1000年,一起寻梦敦煌!
【SMART TRAVEL】
历史+地理+人文+自然+艺术的课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
悲壮苍凉的《凉州词》传诵了千年,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记住了玉门关这座古老的关塞。
是的,这个方方正正的小土墩,就是历史大V“玉门关”。
玉门关又叫“小方盘城”,堆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砂石岗上。
别看玉门关现在是一个断壁残垣的黄胶土块,年轻时它可是出国必经的拦路海关,通商、打仗都得靠它。
孩子们在阳关的瞭望台上,望着眼前无边无垠的戈壁,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他们的感受。
阳关
与汉玉门关齐名的阳关坐落于敦煌市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得名阳关。阳关与玉门关同为丝绸之路门户,当时走北道者经玉门关,而走南道者则经阳关。由于南道比北道多水草,道路也易行,故“阳关道”便成为了宽阔大路的象征,时至今日还流行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民间俗语。
实际上,阳关真正被世人铭记,多半要归功于大诗人王维和他那首著名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人多将这首唐诗配上乐曲演唱,便是古曲《阳关三叠》,由于全曲共分三大段,用同样的曲调迭唱三次,故称之为三叠。借着这首名曲,阳关便成为了人们心中划分边塞绝域与中原故土的永恒符号。
了解了阳关的历史与文化,我们乘坐着毛驴儿车,走上了真正的阳关大道!
雅丹地貌
在丝绸之路上,距玉门关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观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
我们在这里,不止是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地理课,更是让孩子们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并将这些鬼斧神工,奇妙无穷艺术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天
历史+地理+人文+自然+艺术的课堂
让家长和孩子们能够真正的
理解穿越千年的敦煌历史文化
感受穿越千年的人文地理变化
领悟穿越千年的自然艺术真谛
让我们敢于成为属于大自然的力量!
SMART TRAVEL户外教育,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实地体验玩中学,学中玩,让旅行不仅仅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是能够真正感受古老神秘的敦煌文化艺术之旅,心灵净化洗礼之旅。
SMART TRAVEL户外教育希望将传统的亲子教育,只是在课堂授课,变成真正走出来和广袤的大地母亲链接,将“太好了,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种想得开的人生观落实到旅行的全程贯穿。
大自然,是天然的教科书,是活的教材,是巨大的博物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不仅在智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孩子得到的不仅是快乐,当他们投身大自然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自然、与自然对话时,会深度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感受、体验、模仿、思考、探究的主动性。尤其在今天,环境与人的关系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频发异化现象的时候,更需要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感情。美术在这方面的独特功能与教育形式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SMART TRAVEL户外教育为儿童接触大自然提供填补“短板”的机会。
直观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形象所得到的体验和在五光十色的自然变化中滋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的生活情境,是课堂教育、现代影像技术所不能替代和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