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有这样一种印象
学科就是搞分析没啥创意
艺术就是搞创作没啥逻辑
而在现如今的儿童教育中
“艺术+学科”的结合成为最好混搭
让孩子用艺术的方式去了解学科知识
效果将远远好于单一的学科或艺术教学
经常听到妈妈们叹气说,学会这些那些知识挺好的,但小孩子想象力都没有了。比如,如果孩子知道了太阳是个不断氢聚变的火球,孩子还会想象太阳里住着三足乌吗?
少儿美术加盟教育老师认为:但其实越了解世界,世界上的未知就越多。举个例子:太阳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氢气?有太阳风的话,我们可能造出太阳风帆吗?
这些好奇给艺术创作带来了灵感,在学科知识解释世界的同时,艺术给出了世界未知之处的可能性。孩子的问题越多,创作就越独特,因为学科知识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比起花草和太阳,他们可以借着学科知识,想象遥远星系或到地下蚂蚁们的微缩社会。
在孩子探索自然时,怎么结合艺术与学科呢?
1、了解大自然的结构
大自然里事物的结构是天然的艺术形式,让孩子自由的了解这些结构,模仿他们,就成了孩子们最早的美学功课。
2、让孩子在大自然里动起手来
中国很多家长的自然探索其实与逛公园无异,不动手不尝试不冒险,仅限于走走看看。适当地让孩子感受自然的刺激,如果他愿意,尝尝苦的泥巴,摸摸黏的青蛙。这些玩法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有家长会问,那这些与艺术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时候,孩子为了记住植物名,会本能地学着在纸上把植物画出来,通过他们的仔细观察描绘出来的植物,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形象记忆力,这些真正实地的感受,也强化了孩子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力。
3、艺术的形式感有助于孩子理解自然规律
首先,形式感能帮助孩子记住自然中各种事物和规律。
其次,艺术的形式感往往与自然科学中事物的结构相似。比如海螺的螺旋,即有美感,也是一种坚固的形态,能用学科知识解释它的受力结构。
斯玛特“艺术+学科”将知识可视化,让学习过程变得直观、有趣,激发孩子好奇心,提升孩子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所有感官学习知识,符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将知识转化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通孩子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障碍,打破“单纯知识点难以记忆”的壁垒。
而对于6岁以下、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知识的方式是听和看,如果能将知识以孩子能接受的学习方式——图像——表达出来的话,将达到和成年人记笔记、写论文一样的效果,帮助孩子系统地认识自然/社会等领域的基础信息,能够帮助他更好的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与建立自我的知识吸收体系。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其实,儿童美术:想象力比绘画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