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申请

全国1009家经验复制 专属加盟经理与您沟通
十大美术排行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作品图片 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加盟排行

400-002-1103

北京市丰台区
金茂广场3号楼12层斯玛特教育集团

少儿美术教育温馨提示:请以用教育的眼光看画作

编辑:斯玛特儿童美术  来源:  :1970-01-01 08:00:00

  我们如果细心感受,会经常发现,孩子们的作品,有时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也是我们和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

  如何去“看”孩子的画?

  当我们去看孩子的作品的时候,不要只带着美术鉴赏的眼光,它其实上升来讲,是一个儿童教育的问题。我们并不是努力让孩子把一幅作品画得有多么“完美”,重要的是通过创作的过程,实现孩子审美素养方面的提升。

  有一千双眼睛

  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微笑

  “学习观看一幅绘画,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愿意完全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

  这句话说明,审美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个性体验,因此,我们首先学会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受。

  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眼中对同一个作品的感受和看法是不同的,有一千双眼睛,就有一千种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眼睛和感受,也要尊重别人的眼睛和感受,当然,也包括孩子们。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看问题的眼光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需要家长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去对他们进行引导。

  用一颗教育的心来“看”孩子的画

  用一颗教育的心去“看”孩子的作品,是要把教育当成我们看孩子作品的目的。我们不是在看一个成人的作品,而是在看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孩子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去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对孩子的作品,去感受,而不是去评价。

  低年龄的孩子“造型能力”是比较弱的,基本上孩子到了6岁以上,才能把“像”的感觉画出来。但是孩子色彩能力的发展是要先于造型能力的发展的,所以懂艺术的家长会更多关注孩子在色彩上的表现,而忽略他们在造型上的不足。

  有的家长可能就会缺少这样的“眼光”,他们的着眼点在孩子画得“像不像”,发现“不像”,就会引导孩子这里调一下、那里调一下,力图把作品画得更像一些。如果孩子很小的话(6岁以下),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勉强孩子做他“做不好”的事情(超出他们的能力发展阶段),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美术教育同样如此。

  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是世界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他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我们在总结并分析各种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把儿童审美教育分成五个发展阶段。

  1.自我认识—感知期(2~3岁)

  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对自我的认知,满足他们表达自我的需要。家长在看这一阶段孩子的画时,可以透过作品观察孩子肌肉协调能力的发展,通过线条由简单到复杂、由杂乱到规律的变化,来了解孩子绘画能力的进步。

  这个阶段也就是罗恩菲德所划分的“涂鸦期”。

  在“涂鸦期”,孩子会在纸上“随意”地涂画。这种“随意”性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受制于他们肢体的发展程度,他们柔弱的小手还无法很好地控制绘画工具,无法很好地表现自己的意图。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无法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已。涂鸦期的绘画会让孩子获得一种自我表达的满足感,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婴儿在摇篮或者母亲手臂的轻微摇动中,能获得一种“绝对的安全感”,所以当他躺着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晃着手脚。在这个过程中,婴儿能够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婴儿的这种早期运动,就是他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沈思辰作品

  《雪人》沈思辰 3岁

  我们经常发现,只要给“涂鸦期”的孩子一支画笔,他就会在纸上一直画,甚至根本停不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是非常快乐的。

  只有能够自由表达的孩子,才是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孩子。从线条表现上也能基本看出孩子的性格特征,是粗犷还是温柔,是不拘小节还是心细如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建立起对自己的初步认知,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也会去“改善”,在不断完善自己画作的过程中,他也在一步步地完善着自我。

  通过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孩子也会慢慢找到自己最好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造型能力是比较弱的。他往往会画一个圆圈来表示人的头,然后画几条竖线表示人的腿,这样就组成一个人。大人看他们的画经常不知道他们在画什么。因此不要勉强他们画得多像,而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在色彩能力上,他们可以辨识出红、黄、蓝等纯度高的基本颜色,但是对辨识红色、紫色之类的近似色,还是比较困难的。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童话”比“童画”更重要,或者说,孩子的画有一半在他的“话”中。

  如果你问孩子,就会发现他的画有非常丰富的含义,甚至会和你所见所想的大相径庭。

  在斯玛特儿童美术的课程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幅简单的作品,孩子就能滔滔不绝地讲很多,而一旦了解孩子作品的含义,我们就会被这种童真的表现所吸引,并不自觉地对他们的作品表示尊重和喜爱。

  特别提醒:

  在孩子造型能力较弱的“涂鸦期”,家长不宜对孩子提出过多造型方面的要求,不是孩子不想“画得像”,而是他本身就很难做到。家长可以更多地关注孩子在色彩上的表现。

  2.知觉成长—色彩敏感初期(4~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参加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了,他们已经告别了“婴儿期”,进入幼儿期。他们的感知器官日渐成熟,生活经验也日渐丰富起来,开始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艺术尝试。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辨识能力,他们可以辨识出基本色和近似色。我们会引导孩子开始简单的色彩调配练习,让他们认识到,色彩并非只有盒装颜料中固定的那些颜色,通过调色盘,他可以调出成千上万种颜色。

  在造型能力上,他们的画作已经能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但是在画面的表现上,仍然是“不成比例”的,重要的部位比如头部,他们会画得很大,而其他不重要的地方,就会画得很小,甚至被省略掉。但这也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孩子不拘一格的表现,反而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某些东西。在这一点上,儿童画与大师作品是有“相通之处”的。

  在空间的感知上,孩子的能力还是比较弱。他会把作品所涉及的人物、物体等元素单个地放到作品中,但还不会很细致地注意到这些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他们画的人体通常是不成比例的,而空间关系也通常是“不成比例”的,一切元素都是按照自身的“重要性”来呈现的。

  看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家长不要拘泥于孩子在“比例”上的表现,而要多了解他们在画画时的创意和想法,多肯定、多鼓励。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其实都是在帮助孩子塑造自己的艺术信心,对他们今后创造力的发展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刘昊洋作品

  《另类体验》 刘昊洋 4岁

  3.思维养育—色彩敏感期(6~7岁)

  从6岁起,孩子进入了童年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思维和心智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能够观察到更多细节。

  这个时期孩子的色彩能力快速发展,我们称之为“色彩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任意调配自己喜欢的颜色,美术教育应该抓住时机,以色彩为切入点来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这时候应当让孩子们逐步接触到水彩画、水粉画、油画,在这些绘画形式中,孩子们会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混合出自己想要的颜色,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色彩辨识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而且体会到其中无穷的趣味,甚至调色本身就是一项魅力无穷的艺术。

  我们则是让孩子尽可能早地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用不同的颜料调色,而不是让他们简单地用“现成的”彩色画笔去画。调色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没有经过调色训练的人,长大后面临色彩就会感到很“迷惑”,在孩子的色彩敏感期,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不能被“忽视”或“压缩”。


张峰源作品

  《重彩》张峰源 6岁

  看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可以重点注意孩子色彩表现的准确度,引导他们通过色彩的调配来寻找最理想的颜色,训练他们的色彩把握能力。

  在造型方面,孩子们对人体比例和空间关系的把握有了一定的进步,进入了“画得像”的入门阶段。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但不要心急,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顺应孩子的能力发展阶段,让他们的能力水到渠成。

  4.美感培养—造型意识初期(8~9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造型能力开始发展,孩子逐渐理解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之前他画树的时候,只是考虑到单独的一棵树,现在他知道树应该长在地上,人也在地上,建筑也在地上,眼睛可以看到的许多事物,都在地上——这时他开始理解绘画中“基底线”(类似地平线)的作用。

  这个时期美术教育的重点可以渐渐转移到造型方面,因为随着心智的成熟,孩子已经具备了学习造型能力的条件。斯玛特儿童美术在这个阶段也给孩子安排了“球体与圆形”等造型方面的初级训练。

  家长在看这个阶段孩子的画时,可以引导孩子注意画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使画面的布局更加合理、和谐。


陈佳薇作品

  《另一个世界》陈佳薇 8岁

  5.表达与表现—造型期(10~12岁)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有了比较明显的自我意识,造型方面的表现更加成熟,画中出现了更多的细节。

  这个时期的美术教育,可以围绕造型能力来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斯玛特的课程设置中,也出现了立体构建、雕塑、素描等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伟大的建筑、肖像等艺术作品,来形成自己的造型能力。

  家长在看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画时,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较高难度的练习,比如通过缩小远方的物体,来制造一种逼真的三维空间感,或引导他们画出物体更精确的体积和比例等等。


张博源作品

  张博源 11岁 《鼓浪屿》

  以上是孩子审美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

  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大体是有规律可循的。孩子大体遵循着“涂鸦→色彩→造型”的发展顺序。列出它们的目的是提醒家长注意到孩子发展的“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时候保持耐心很重要,避免“揠苗助长”现象的发生。

  当我们看孩子作品时

  不仅是在看一幅画

  家长在看孩子作品的时候,不应只把它看作是一幅画,而要把它看作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和媒介。这样,你就不会只关注到孩子作品的好坏,而是会想到,透过这幅作品能够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的阶段和程度。

  有悟性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歪歪扭扭”,就能联想到,是孩子控制动作的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而不能求全责备。进而联想到,平时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穿衣,是不是因为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是他做不到,而不是不想做。

  如果把看画当作了解孩子的途径,就不会老是想要和别的孩子的作品“一较高下”。很多时候,“比较”满足的只是家长的虚荣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并无益处。孩子的作品确实是要“比较”,但是不是和别的孩子比,而是和孩子过去的作品比。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家长就可以了解到孩子能力发展的“轨迹”。

  如何去“看”孩子的画?

  总而言之,就是用一颗教育的心去“看”孩子的作品。这颗心知道应将孩子引向何处,知道孩子到了哪里;这颗心充满了爱、欣赏和鼓励,不要求孩子尽善尽美,只期望他成为最精彩的自己。去欣赏孩子的作品,而不是去评价;用教育的眼光看画作,而不是追求作品视觉上的“完美”。

标题:少儿美术教育温馨提示:请以用教育的眼光看画作
地址:https://www.smart-art.com.cn/fumuxuetang/679.html
TAG标签:
Copyright © 2008 SM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2779号 北京斯玛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斯玛特专注2-12岁儿童美术教育国内少儿美术加盟品牌专业的儿童美术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