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
孩子正在绘画,站在一旁的大人总是忍不住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引导”:
“这里画得不够圆,那里画得太大了……”
“这儿的配色不是这样的,要用这个颜色......”
“画错了,我来给你示范一下。”
我们知道,家长的初心是好的,是想让孩子能够准确地画出各种事物,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对孩子艺术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有研究报告曾显示,家长陪伴孩子时的不当引导行为会限制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在孩子绘画时,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绘画路上的明灯。
那么,在孩子绘画时,哪些事情家长不能做呢?主要有以下这三点。
01、不以大人的视角来评判孩子的作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在画作上所呈现的也是他自身成长的特性,如果我们总是以大人的视角来评判孩子的作品,希望孩子按照我们认为对的方式来绘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还会让孩子丧失对绘画的热情。
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处于哪个绘画阶段,然后认真观察孩子的作品,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的指导符合孩子自身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孩子也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就像在斯玛特学绘画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从来不会干涉孩子作画,而是会让孩子进行“生成式美术”创作。如此,孩子便能享受绘画的时刻,打从心里更爱绘画。
02、不要求孩子必须画得像
艺术的真正灵魂是什么?不是约束,是自由创造和大胆思考。如果我们过度重视孩子的创作结果,要求孩子画得像,就会限制其发展。
毕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是不同的。比如:
2~3岁的孩子,处于绘画的启蒙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绘画是天真随性的,应该以自由涂鸦为主。
4~6岁的孩子,对世界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大胆、很自信,喜欢尝试和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绘画,以此来反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7~11岁的孩子,心智则更加成熟一些,通过学习,他们的认知也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对于画面构图、元素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太心急,要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遵循自己的成长轨迹去创作,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如我们所愿。
03、不要给孩子做示范
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主动要求大人做示范的,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作。
但是,如果我们问孩子类似“你会画xx吗?”这样的问题时,孩子就可能会要求我们给他示范。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表达的事物他不会画,或者没有把握画对。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够自信的时候,就会倾向于找人做示范。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即便孩子不主动提出让我们做示范,当我们发现孩子不会画时,也会忍不住给他做示范。
结果就是,通过我们的示范,孩子的确画出了我们想要的东西,但却不一定是他想画的东西。显而易见,这样的示范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我们把成人的想象力强加给了孩子。
所以,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分寸感,做好旁观者的角色,给孩子一片自由创作的天地,这样孩子才会更爱绘画,更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