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究竟能培养孩子什么?
这可能是所有家长都很关心的一个话题,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对儿童美术并不了解,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长性,就去学美术,其实这样一个问题正说明对于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
误区1 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现实中,幼儿常被要求学画一定要”像“,横要平,竖要直,把画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这样会导致孩子画画的胆子越来越小,又擦又改,谨小慎微,匠气十足。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画得不一样呢?”
幼儿手指小肌肉发育得不够完全,画出来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形的“不似”却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 之间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认真大胆,顺其自然的画,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心意。
误区2 过分强调绘画技巧,轻视想象
有的家长因孩子画的不圆、不方、不正而懊恼,这实际是没有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幼儿期是大胆的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并可永久保持,因此在幼儿美术课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3 追求成熟美
让儿童统一去临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认获奖作品。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个体经验和创造的权利,犹如让儿童吃营养不良的精神快餐。终究会因方法沉闷而留下后遗症。
误区4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部分家长在孩子绘画时,习惯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形成定势思维。家长看到孩子把小草涂成黄色或红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绿色。看到鱼画在天上,就告诉孩子鱼应该画在水里。
粗暴的扼杀孩子的想象,幼儿学画不应只学画“看”到的,更重要的学画“想”到的。
只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儿童内心的写照。
小结:
我们一定要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孩子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的画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愉快和重要。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绘画过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可以使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