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敏拉着奶奶的手,兴高采烈地讲着今天课堂上的有趣见闻。
路过一个十字路口,奶奶突然一把将她拉到身前,跟着人流急匆匆地往前走,而此时还是红灯。
“奶奶,老师说要遵守交通,红灯停绿灯行。”“没关系没关系,跟着人流走就不会有危险了,今天我们着急,下次再遵守吧。”
晚饭过后,小敏想帮妈妈刷碗,因为老师说,在家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你别把碗摔了,快去写作业吧。”妈妈说。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小敏身上,课堂里老师教的,和家里大人们做的,好像总有那么点不一样。
斯玛特少儿美术加盟中心小编解析,老师在学校花五天的时间辛苦纠正孩子们的恶习,周末回家待两天就什么都忘了,这种现象被称为“5+2=0”。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家长与老师该怎样更好的配合,这或许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大方向上的教育理念要尽量相同
苏霍姆林斯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会发生分歧。”
或许,要达到苏霍姆林斯说的完全一致有些难度,家长在某些教育理念上可能也与老师存在一些差异,但至少在世界观、人生观等大方向上,家长应该与老师保持一致。遵守规则、尊敬长辈、勇于认错、乐于助人、正直善良……教育的根本从来都是在教人向善,在这些原则性问题上,家长们可不能马虎,一定要跟老师们一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特别是在隔代教育上,由于过分的溺爱,很多孩子对爷爷奶奶缺乏基本的尊重,这是很多中国家庭都存在的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
斯玛特建议:做一个榜样型家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孩子的习惯。特别是在孩子成长阶段,家长的一些陋习和坏毛病,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不说脏话、礼貌让座……这些老师每天教导给孩子的常识问题,往往很容易被家长们忽略。家长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下一代做好表率,和孩子们一起互相监督、勉励,共同进步,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赏罚分明,培养责任感
在孩子的教育中,表扬和惩罚同样重要。孩子表现好时就要及时表扬,对孩子的肯定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辨别对错,更能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性。孩子犯了错误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不是打骂,而是用合适的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比如有些家长会用“今天不许吃糖”“不许和喜欢的狗狗出去玩”这些小的“惩罚”来教育孩子们,这样下次在同样的事情上就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同时,他们也明白,自己犯了错误,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父亲教育不能缺失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他们不仅在学校里有更好的成绩,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这个研究或许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并不能完全适用,但至少可以证明一个问题,父亲的教育对于孩子不可或缺,或者说:极其重要!
相比于大部分母亲来说,更理性的思维、相对宽广的知识面是父亲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军事、哲学、自然科学等这些大部分女性不感兴趣的知识,往往能够让孩子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理性思维和独立的生活习惯则能帮助孩子们更独立、客观地处理问题。因此,爸爸们可不能因为工作繁忙就把孩子教育推给妈妈哦,你们的教育可能更重要!
不要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和兴趣也同样重要。特别在儿童启蒙时期,家长们不要用成人的观点和方式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要给孩子更多的框架和束缚,也不应该过早关注孩子学习的“成果”。毕竟在幼儿阶段,培养兴趣、开发想象力更加重要,这也是斯玛特一直践行的美术教育方式。
斯玛特:做教育的合伙人”
在教育理念上,斯玛特始终坚持与父母同心,主张父母变成斯玛特的合伙人,大家在教育上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用父亲的心、从父亲的思维和角度“陪伴、启发、引导、帮助”孩子向前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根本途径。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或许,母亲用细心、温柔影响孩子,父亲用理性、独立陪伴孩子,老师用引导、鼓励教育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协作,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斯玛特简介
斯玛特教育集团从一家为2-12岁儿童提供专业艺术教育的工作室,已经逐渐成长为在全国有196家分中心的美术教育机构。斯玛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和专家团队均毕业于中国美术高等学府,自创立初期开始,斯玛特就提倡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方式,秉承“用父亲的心做教育”的理念,以“陪伴、启发、引导、帮助”的教育方式,培养中国儿童内在素养和品格;以儿童室内课程+户外品鉴+父母课堂+亲子艺术游学的课程体系,将艺术修养渗透到每个孩子的一生中。